
哈尔滨石油学院大门
一、学校概况
(一)愿景与使命
愿景: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龙江振兴与国家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使命:立足地方与行业,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行业进步。

校园一角
(二)校徽与校训

哈尔滨石油学院校徽
校徽文字包含“哈尔滨石油学院”中文、“Harbin Institute of Petroleum”英文及学校英文缩写“HIP” 。校徽图案以学校标志性主教学楼和哈尔滨市市花丁香花为核心,主教学楼展现学校形象,楼宇上方用哈尔滨市市花来点睛,寓意着学校立足哈尔滨市。同时,四片花瓣与学校“博学求实 励志创新”校训相呼应。
校训:博学求实 励志创新。
(三)发展历史
2003 年:学校创办于大庆市,始称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
2006 年:学校从大庆市整体搬迁至国家级哈尔滨新区;
2010 年: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学校随之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
2012 年:学校经教育部转设批准,更名为哈尔滨石油学院。
2020 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4 年:学校获批黑龙江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计划 2029 年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审核。
(四)学校定位与学科基本情况
1. 办学类型定位:
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
2.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地方,服务龙江;面向行业,服务全国,重点服务石油化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创意设计等领域。
3. 学科基本情况:
学校开设 37 个本科专业,工科占比 70%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物联网工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重点发展学科:聚焦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等学科,专注于工业装备领域的智能技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动力研究。
学科特色:以应用型为导向,突出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构建“专业集群—现代产业学院”体系,现有 8 大现代产业学院、6 大专业集群、8 大科研院所(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低碳技术与能源开发研究所等)。

校园湖面
二、治理与领导
(一)学校理事会成员
理事长: 叶 浔
副理事长:王义宁、林立民
理 事 : 李 艳 、冯 研 、谭 芳 、徐 雪
(二)学校管理层成员
党委书记:林立民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校 长:王义宁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副校长:冯研
负责教学、科研、实验(训)室建设及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建、创新创业教育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副校长:佟宇
负责学校品牌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招生及校友联络、继续教育工作。
副校长:纪晓瑞
负责后勤保障、校园安全及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副校长:康平军
负责法制工作,协助负责党委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宁晶
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国防教育及军训、就业及校企合作工作。

学校图书馆
(三)校长致辞
尊敬的教育界同仁、朋友们:
我是哈尔滨石油学院校长王义宁。我校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全球育人。作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我们打造以工科为主、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高校,连续多年位居校友会中国地质矿业石油类民办院校第一名,2024 年荣获“中国标杆型民办高校”。
我校构建“教授领航、行业权威、双师型导师”的师资矩阵,教师持有华为、奇安信等头部科技行业认证。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我校与华为、奇安信、麒麟软件等名企共建 8 大产业学院、8 大科研院所、36 个校企订单班,重点专业就业率连续 10 年超过 95%。
我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拓展海外“朋友圈” 。目前我校已与全球近 5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合作主要内容有人员互访、学生交流、学历提升及假期研学等项目。学校实施“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校工科类、艺术类、管理类等专业学生开设外语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赴海外高校深造奠定基础、搭建桥梁。

王义宁校长访问俄罗斯高校

王义宁校长访问韩国高校

与乌拉尔联邦大学的交流活动
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携手共进者,不问来路西东。我校真诚希望与全球教育伙伴携手,进一步加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努力构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行业振兴发展需要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共同写好合作共赢大文章。

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的交流 与太平洋国立大学的交流

叶念乔董事长与俄罗斯留学生
三、策略与规划
(一)策略理念
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文化、质量文化,通过“抓常规、强基础,抓提升、见特色,抓体系、谋发展” ,实现追求卓越、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二)重点规划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总体目标:建立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以评促强,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计划在 2026 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2.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
总体目标:重点建设机械、 电子信息、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学科,明确2025—2028 年各学科在队伍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阶段目标。未来 2年内,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教师 50 人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 90% ,“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 30% 。未来 4 年内,每个硕士申报点拥有 2-3 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全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不低于 25% ,申报点博士教师占比不低于 50% 。计划在 2028年底全面达到国家《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2029 年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审核。
四、成就与发展
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成绩效果显著。学校现有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3人,省模范教师 1 人,省优秀教师 2 人。20 名专任教师被聘为外校硕士生兼职导师。

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团队荣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荣获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学校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获批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建造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校已与华为、奇安信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注重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建有 8 个现代产业学院、167 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立哈尔滨灵曜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促进学生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学校荣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普通高等学校绿色学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校友会中国地质矿业石油类全国第一名,获评“央广网中国标杆型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等荣誉称号。

2025 年 7 月,学校制作的“冰版画录取通知书”获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第 33任新闻发言人毛宁关注,并在外交部官号全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