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培教育集团的价值,不仅在于我们拥有多少所学校,更在于我们秉持怎样的教育信仰与行动准则。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沉淀出一套独特的“科培之道”——它源于初心,践于每日,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第一部分:文化根基 | 创始人的初心与坚守
“一生就看一类人(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教育)”
这句由创始人叶念乔先生提出的朴素誓言,是科培一切文化理念的源头。它意味着极致的专注、深沉的爱与无限的责任。
“三真”情怀——我们的行动底色:
● 真情实意的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位学生。
● 真金白银的投:舍得为未来投入,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条件。
● 真抓实干的做:用双手砌筑梦想,用行动兑现承诺。
第二部分:行动指南 | 我们的行事准则
我们将文化初心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确保集团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行动都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科学规范,固本强基
内涵: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确保教学质量和运营管理的规范化。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严谨的评估体系,夯实教育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实践:标准化流程、全面内控体系、对标国际的质量标准。
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内涵:我们密切关注时代发展趋势,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可能性。通过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体验。
实践:教育模式创新、数字化转型、孵化新产业项目。
低调务实,廉洁自律
内涵:我们秉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高效的行动推动教育进步。廉洁自律是我们的底线,我们致力于树立诚信、负责的企业形象,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聚焦内涵建设、诚信经营、坚守道德与合规底线。
第三部分:战略理念 | 我们的教育模型
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一体双轨多向”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以学生为中心,提供终身成长支持。
双轨:应用型(理论根基)与职业型(实践技能)融合互通。
多向:为学生铺就多元成才通道(就业、考研、留学、创业),实现个性化培养。
“教产创共生”生态战略
内涵:让教育、产业、创新在一个生态里循环共生。这是实现“双轨”和“多向”的发动机。
成果:三个转变:教学场景升级为实践场域、教学资源对接产业标准、教师角色转型为双师型导师。
三个零距离:知识传授与产业应用、教育者与实践者、能力培养与岗位胜任三个零距离。
形成良性循环:以项目为引擎,重构专业集群,孵化复合型人才,反哺产业升级。
第四部分:战略蓝图 | 我们的发展路径
源于我们的文化基因,指引我们的未来行动。科培集团制定了以 “一内二外”为核心的清晰战略蓝图,旨在系统性驱动集团与旗下院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内”:内涵发展 | 固本强基,修炼内功
核心:聚焦教育主业,苦练内功,追求卓越。
关键举措:
以评促建:以本科教学评估等高标准为引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文化赋能: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师生共识,塑造独特品牌价值。数字驱动:以数字系统为支撑,提升管理效能,创新教育生态。
愿景目标:三年内成为省内民办高校标杆,五年内冲刺硕士点授予权。
“二外”:双翼拓展 | 向外生长,开辟新局
核心:构建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
外翼一:海外拓展
路径:推进“全球标准,本土融合”的国际化战略。
实践:建设海外校区、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国际化师资、输出教育服务。旨在将中国职教模式带向世界,为师生提供全球发展平台。
外翼二:外延发展
路径:推进“依托教育、衍生产业、产教融合、谋划未来”的外延战略。
实践:紧密对接新兴产业,通过“教产创共生”模式,孵化真实项目,为学生开拓多元就业通道,为产业精准输送人才。
第五部分:文化践行 | 理念在现实中生根
我们的文化,深深植根于科培体系的每一片土壤。
在哈尔滨石油学院:“干部下沉”机制常态化,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体现,也是“真抓实干的做”与“真情实意的爱”的完美融合,让管理充满温度,让服务落到实处。
在广东理工学院:现代化的产业学院、活跃的创新创业中心与真实产业项目孵化,正是“教产创共生”生态战略的的最佳诠释,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
在淮北理工学院:大力引进银龄教师、系统培育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全面实施导师制,正是“真金白银的投”和“真抓实干的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入的持续动能。
在马鞍山学院:学生实现“带职称”高质量就业,成为“应用型与职业型”融合互通的最有力证明,让学生们未出校门即已具备职业竞争力。
在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综合高中班试点,成功为学生打通多元发展立交桥,这正是“多向”成才理论的扎实践行,尊重并赋能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成才。
在我们每一位老师身上:日复一日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学的钻研,则是对“三真”情怀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诠释。
第六部分:愿景召唤 | 我们共同的远方
我们的使命与愿景
使命:构建一个以科学规范为核心、持续创新为驱动的未来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成长的支持与保障。
愿景:成为民办教育领域的标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最终目标:为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